202503/https://www.90ye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3/20250323104957-67dfe755b7caa.png
能看透别人,说明你聪明;能看透自己,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很多人都知道内观的重要性,但却不得其法,无法真正做到自观自查。其实,内观并不难,只需通过“五静”来实现通透的内观,提升生命维度,活出本自具足的觉醒人生。
第一个静:安静平静的静
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,我们的心就像一杯混了泥沙且天天被搅动的水,充满了迷茫、混沌和不安。这种感觉本质上源于我们的智慧被这些浑浊的情绪所蒙蔽。这些浊气来自世俗的生活和欲望,无法完全去除,但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,浊气自然会下降,清气上扬。所谓“心如止水,定能生慧”,让浊者自浊,清者自清,原本浑浊的水自然会变得清澈。
第二个净:干净清净的净
不同于静态的被动清理,这个“净”是主动打扫的行为。所谓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,才能笑看浮华。现代人讲的“断舍离”,究其根源便来源于此。定期清理心中的杂念,去除生活中的杂事,规避交际中的杂人,你会发现,一旦心态和生活圈子变得简单,心就干净了,世界自然也就干净了。自净其意,天高地阔,烦恼不生,自得欢喜。
第三个敬:恭敬敬畏的敬
很多获得过小成就的人最容易在这里出问题,就是自以为是,缺乏敬畏心。《围炉夜话》中有这样一句:“立身之道何穷,只得一敬字,便事事皆整。”人生在世,什么都不怕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。一旦没有了敬畏心,人往往会变得肆无忌惮,为所欲为,最终不仅会伤害别人,也会让自己灰飞烟灭。因此,要时刻提醒自己敬畏生命、敬畏自然、敬畏原则、敬畏规律。静而意之,谓而行之,知进退明得失,心有所静,才能行有所止,取舍有度,进退自如。
第四个镜:镜子的镜
很多人无法完全理解孟子所说的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。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想象成一个大型的球面镜,我们坐在这个球面镜的中心点,无论往哪个方向看,看到的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样子。四面八方照进来的所有人、所有事,都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投射出来的。天地万物皆为形所困,面对这世界的一切,你要明白这些其实都是假的,只有你自己的感受才是真的。这样你就能理解抱怨和指责毫无意义,万事内求,自然能做到反求诸己,进入一个正向、自在的生命状态。心态对了,诸事就顺了。
第五个境:环境的境,境界的境
这里有一个很多人理解的误区:大家会觉得环境好了,人的状态就好了。这是典型的能量维度太低的表现,需要从外界去获取。而真正的境界,是你人的状态会影响甚至造就你身边的环境。你会发现,境界高的人都很擅长于“藏”,也就是鬼谷子所说的“圣人之道,在隐与匿”。藏巧于拙,藏智于愚,藏锋于胸,藏爱于冷漠,藏身于闹市,藏言于心间。心不大但能容天下,你不争、你舍得,你人在哪,哪就是好环境;你心在哪,哪就是好境界。
常习这五境内观,明心见性,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唯一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