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开通公告
最新开通会员

三思而行:思危、思退、思变,掌握人生三大智慧

202503/https://www.90ye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3/20250323105002-67dfe75a5fcf0.png

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,为人处事强调的是谨言慎行,是温良恭俭让。孔子的“三思之道”虽然是一个较为泛泛的概念,但其中的“三”实际上指的是多方面的考虑。然而,在《大明王朝1566》中,作者刘和平通过大太监吕芳之口,赋予了“三思”更为具体的含义:思危、思退、思变。这六个字贯穿全书,成为为官之道的核心。然而,我认为,深入理解并践行这“三思”,对我们每个人的处世之道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思危:居安思危,敬畏危机

《道德经》中提到:“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”事物过于强大,就会走向衰败,这不符合道的规律,不符合道的规律就会很快消亡。人生在世,应时刻懂得居安思危,对危机保持一颗敬畏之心,才能在遇到麻烦时全身而退,避祸得福。《三体》中有言:“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”许多人经历过大风大浪,却在阴沟里翻船,原因往往在于他们忽视了潜在的危险,掉以轻心,最终犯了低级错误。真正的危险,往往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,是手边的那一次疏忽和心底的那一丝贪婪。只有认清危险的模样,才能避开危险,这便是“思危”。

思退:识时务者为俊杰

俗话说:“识时务者为俊杰。”一个人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,只知道一味前进,往往会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。这不是勇敢,而是鲁莽。只有客观分析自己与对方的实力,该进时进,该退时退,才能真正、快速地达到目标。《孙子兵法》中有言:“合于利而动,不合于利而止。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,就是不再意气用事,能够沉得住气,理性权衡利弊,让利益最大化。人生最好的状态是“花未全开月未圆”,任何事情一旦发展到顶峰,必然会走向反面。在将满未满之际选择退一步,才能避免“水满则溢”的情况发生。正如李嘉诚所言:“不赚最后一个铜板。”知退是人生最顶级的自律,也是一个人最根本的智慧。

思变:打破思维的监狱

叔本华曾说:“世上最大的监狱,就是人的思维。”生活中,常有老前辈以“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”自居,认为自己的经验最为可靠。然而,当你真信了这些所谓的经验去做事时,却屡屡碰壁。原因在于,经验不同于真理。真理不会随时间改变,而经验却会因时间、地点、时代的变化而不再适用。正如我们正经历的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许多人在抱怨世道变了,难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。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只有不断放下过去的经验,改变旧有的思维,才能适应变化的新世界。记住: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被子,拿着旧地图,永远找不到新大陆。

总结:思进是最终目标

居安思危、知止思退、穷则思变,这些处世原则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“思进”。时代的洪流激荡滔滔,不进则退。与君共勉。

------本页内容已结束,喜欢请分享------
🎁 点此加入本站VIP, 全站资源免费下载!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22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