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、手表坏了,一直没修。
前阵子和朋友聊天说起这事,他立马给推荐了一个修表匠,说:“这人修了30年的表,绝对靠谱,你去了报我名字,打折!”
周末正好有空,就去了表匠店里,老匠人穿着藏蓝工装,店里琳琅满目的堆满了各种表的配件。
看了眼我的表,他说小毛病,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。
等待间隙,我便打听起他和我朋友之间的故事,师傅说,“他啊,老熟人了,每个月都能给我推荐好几个客户呢。”
好奇追问:“为啥他这么卖力给你推荐,是你给他分他分钱的原因吗?”
老匠人笑着摇摇头,说:“这点小钱,哪里入得了他的眼,是他儿子喜欢这门手艺,希望我认真点拨一二。”
听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《纳瓦尔宝典》中的一个观点:“财富是用责任和杠杆构建的体系”。
当老匠人把修表这项技能,变成连接需求的节点,演化成价值交换网络。
这是互联网时代,值得借鉴的创富思维。
02、谈钱的关系,才能长久。
前同事老王,被人调侃“大冤种”。
他的社交逻辑就是,“在家靠父母,在外靠朋友”,所以不管身边谁有困难,都毫不吝啬的去帮忙。
因为没底线,所以他总被白嫖。
人家借钱不还,他想谁都有难处;帮朋友免费设计LOGO几个月,人家直接拿着作品换来公司翻倍,对他一句感谢都没有。
三四十岁的人,还在干一线的活儿,那些掏心掏肺换来的关系,在自己有难时却一声不吭。
《影响力》中提到一个互利互惠原理:真正健康的、长久的关系,是需要价值对等的交换。
为什么圈子里最近很多大号都选择停更,因为他们发现“靠爱发电”并不伟大。那些所谓的“利他主义”,并没有让自己的生活变好,反而成为一种讨好他人的自我束缚。
因为一直免费分享,某天当他打算收费时,大家就开始批评、谩骂说,不要脸,吃相难看。
既然好心没好报,还不如转换阵地,做一个从一开始就明码标价的账号,偶尔的分享,一堆人感恩戴德。
大方谈钱,才是最舒服的关系。
03、用专业能力去交真朋友。
心理学教授黄菡在《幸福要回答》中提醒:“所有长期关系都包含隐形成本”,把利益放在明处反而更纯粹。
有个朋友的蜕变故事令人惊叹。
他曾经是个汽修工,后来厌倦了每天面对机油和灰尘,想在互联网上寻求出路。
我建议他从自身擅长的角度出发,把平时客户咨询的问题做个整理,然后选择需求做大,做为切入点。
通过分析,他发现“车辆异响问题”是很多车主都很关心的问题,有的人看不懂仪表盘的提示,有的人不懂问题背后的硬件维修。
所以他通过短视频记录”10分钟诊断汽车异响”的专业分析过程,三个月积累13万粉丝。
接着他又巧妙设计了三层变现体系:
1. 9.9元汽车自检教程
2. 199元年度保养提醒服务
3. 与4S店分成的精准导流
通过这种模式,他的收入增长了五倍。
他还说,接下来他打算找人合作,利用DeepSeek开发一个”汽车问诊”小程序,帮助客户更快速的解决用车难题。
你看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价值变现”逻辑吗。
有相关数据统计,每增加1个有效人脉,收入可以潜在提升16%。
写在最后。
老修表匠的玻璃柜里永远摆着两样东西:闪着银光的修表工具和写着”立等可取”的收款码。
这种坦荡恰如作家连岳所说:“明码标价的关系里,藏着最踏实的温情。”
那些反复发生金钱往来的关系,才是对彼此最好的尊重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