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开通公告
最新开通会员

从“笨功夫”到百万收入,这3个秘诀让你逆袭成功

最近有个粉丝私信我:“也哥,我看那些大佬动不动就说要搞矩阵、玩私域、做IP,听起来特别高级。

但我一没团队二没技术,是不是这辈子都赚不到大钱了?”

我想起2017年的自己。

那时候我刚从微信群淘客,转型做公众号,每天盯着同行那些排版精美、数据炸裂的爆文。

总觉得人家背后有专业团队操盘,自己一个草根根本玩不转。

后来才发现——所谓“高大上”的玩法,不过是包装出来的幻觉。

图片[1]-从“笨功夫”到百万收入,这3个秘诀让你逆袭成功

真正能让你年入百万的,恰恰是那些被人嫌弃的“笨功夫”。

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聊聊,这些年我亲眼见过的、亲自验证过的3个“笨功夫”。

如果你现在正卡在瓶颈期,或者觉得互联网赚钱越来越难,这篇或许能让你少走3年弯路。

第一层笨功夫:把“输出”当吃饭喝水

去年有个做抖音书单号的小伙找我诉苦:“也哥,我每天坚持发3条视频,发了半年才涨了2000粉,是不是方向错了?”

我点开他主页一看,200多条视频里,90%都是对着书本拍封面,配个AI朗读的鸡汤文案。

我问他:“你平时看书吗?”他支支吾吾:“太忙了,没时间看……”

这就是问题所在。

很多人以为“坚持发内容”就是机械式搬运,却忘了持续输出的前提,是持续输入。

B站有个读书博主,这哥们初中毕业,在电子厂打了5年工,去年开始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做两件事:

1. 读1小时书,手写200字感悟;

2. 用手机拍一段3分钟口语化分享,直接上传B站。

没有专业设备,没有剪辑技巧,甚至普通话都带着浓重口音。

但坚持了78天后,他突然有一条讲《活着》的视频爆了500万播放。

现在他靠接出版社推广和读书会,月收入稳定在3万以上。

我常说:在算法眼里,真诚比精致值钱100倍

平台早就不缺套路化的内容了,缺的是活生生的人。

你不需要日更10条,但哪怕3天发1条,只要这条内容带着你的思考、你的糗事、你踩过的坑,流量迟早会找到你。

就像我写公众号前两年,根本不懂什么SEO、排版技巧,就是每周记录自己实操项目的真实心得。

结果那些“碎碎念”,反而比后期精心打磨的干货更受欢迎。

第二层笨功夫:把200个铁粉当200万

这几年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:

抖音上千万粉的大V接条广告报价50万,实际成交率可能不到1%;

微信里只有500好友的宝妈,推个199元的辅食课,一晚上能卖30单。

为什么?

因为互联网赚钱的本质不是流量博弈,而是信任收割。

最让我震撼的案例是个做“宠物殡葬”的姑娘。

她在小红书只有2300粉,但微信里476个好友,80%都是哭着找她做宠物告别仪式的客户。

她的玩法极其“笨”:

每接一单就手写一封给宠物的信;

每月15号朋友圈发起“云纪念”活动,免费帮客户整理宠物照片;

甚至自学宠物心理学,凌晨两点还在回复客户的焦虑咨询。

去年光靠复购和转介绍,她净赚了27万。

这让我想起公众号的标语:“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。”

普通人与其追求10万泛粉,不如服务好200个愿意为你付费的人。

怎么服务?就三点:

1. 记住对方的喜好(比如备注“李姐,橘猫小白妈妈”);

2. 提供超预期的售后(主动提醒优惠、赠送关联产品);

3. 定期制造仪式感(生日祝福、周年纪念)。

这些事看起来毫无技术含量,但95%的人坚持不过三个月。

第三层笨功夫:研究数据,研究人性

上个月有个做闲鱼的小伙问我:“为什么我每天上架30件商品,浏览量还是不过百?”

我让他截图后台数据,一眼就发现了问题——他80%的宝贝标题,都带着“全新”“包邮”这种无效关键词。

“你去闲鱼搜‘离婚甩卖’‘前任礼物’,按销量排序抄20个标题试试?”

三天后他兴奋地告诉我,改了标题的5件商品全部破百浏览,其中一件二手拍立得当天就出了3单。

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笨功夫:会看数据的人,永远在闷声发财。

草根赚钱的黄金公式早就变了:

低垂果实 = 平台隐藏数据 + 人性弱点 + 反直觉操作

举个例子:

小红书最新玄学——带“避雷”关键词的笔记流量暴涨278%(人天生爱看负面);

抖音带货密码——农村场景的“土味直播”转化率比都市风高3倍(信任感碾压精致感);

知乎冷门玩法——在“考研失败”问题下引流专升本课程,获客成本比投信息流低60%。

这些都不是什么高端技术,纯粹是肯花时间扒平台数据。

有个同行更狠,专门做“数据乞丐”:

1. 用新榜查各平台上升最快的关键词;

2. 用蝉妈妈扒抖音低粉高转化的直播间;

3. 用5118挖知乎高流量低竞争问题。

去年他靠这套“笨方法”,在知乎给自考机构引流,单人业绩提成就拿了42万。

肯定会有人问:“这些方法听起来太普通了,真能赚大钱吗?”

我想起老家菜市场卖卤味的张婶。

她没学过品牌定位,不懂新媒体运营,就靠三招:

1. 二十年如一日的早晨8点出摊;

2. 永远多送客人一勺卤汤;

3. 谁家孩子考大学免费送只烧鸡。

现在她在县城买了两套房,还把儿子送出了国。

互联网和菜市场有什么区别吗?

不过是把炉灶换成手机,把吆喝换成内容,把街坊邻居换成私域好友。

这个世界从不缺聪明人,缺的是肯下笨功夫的“傻子”。

那些天天追着风口跑的人,像极了在暴雨中来回横跳的流浪猫;

而真正赚到钱的人,都是在某块田里默默刨食的老黄牛。

------本页内容已结束,喜欢请分享------
🎁 点此加入本站VIP, 全站资源免费下载!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3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