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朋友说:
“靠频繁加班,换来一万五的月薪,依然活的艰难,扣完五险和房租,甚至凑不齐老家妹妹的大学学费。普通人破局除了拼命,别无他法吗?”
他的焦虑和迷茫,非常感同身受,因为我也曾面对过同样的困境,好在醒悟较早,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。
借此机会,正好把自己内心的一些忠告,和你一吐为快,希望能对你有些许帮助。
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,2023年《中国青年发展报告》显示:“北上广深白领平均时薪42元,但每小时创造的价值超过300元。”
那么问题来了,这中间的258元差额,去了哪里?
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个问题,那么恭喜你已经开悟,很快就能赚到惊人的财富。
90%的人被困在老鼠赛道
18年,曾认识一个快递小哥。
那时候,他每天送200单赚6000块,赶上双十一,收入能过万。
但他很清楚,这都是靠时间和体力堆砌来的,一旦红利消失,或者是体力跟不上,收入就会猛跌,所以一直在寻找破局机会。
某天,他注意到一个规律,一些客户总在拆着印有“1688”字样的包裹。
出于好奇心,他注册了账号,发现客户的那款蓝牙耳机,批发价只要7.9元,而收件人转手在淘宝上卖39元。
他恍然大悟,原来这些电商老板的钱,是这么赚的。
于是他开始效仿那些老板们的玩法,做了三件事。
1、用三个月工资囤了3000副耳机。
囤货是因为怕做代发,被厂家断货。
其次零散进货的邮费,也是一种成本。
批量采购,不仅进一步压低拿货价,也掌握了零售的定价权和库存的主动权。
2、在闲鱼开店大量铺货
为什么是闲鱼而不是淘宝。
一是淘宝的发展空间受限。
各大老板疯狂挤压,他作为后来者,难以入场。
其次,闲鱼平台是他比较熟悉的。
用户心理趋向于捡便宜,是一个突破口。
最关键的,是闲鱼没有保证金。
对他这种新手而言,是最好的零风险试验场。
3、跑到大学城地推”扫码送耳机”。
当时他靠“每天限量赠送30副耳机”,这种饥饿营销活动,引导用户扫码关注公众号,沉淀了3万多的本地大学生流量。
然后每周三在公众号发拼团活动,用9.9元耳机引流其他高毛利商品。
这个逻辑和如今买菜平台里的“秒杀”性质相同。
仅仅半年,他就做到了日入千元的水平。
听完他的故事,难免感慨:**”人和人的差距,比人和狗都大。”**
这话虽然难听,却是现实。
你在用时间换钱时,有人正在用信息差收割。
就像20年前知道买房能暴富的人,和现在看懂AI直播带货是同一批人。
聪明的人,一直在路上。
赚大钱的人都在做”反人性操作” **
2020年抖音摆烂文化流行。
博主”老谭”,记录自己辞职后,在鹤岗花5万块买房,躺平的日常,得到很多粉丝喜爱。
随着粉丝不断上涨,他开始接商单广告变现,后来还悄悄注册了5个微信卖”佛系周边”,据说一年流水能有几百万。
他的成功,你觉得是运气还是套路呢?
如果你觉得是运气,那我再讲一个文章《好好搞钱,这是一篇真心教你发财的文章》里的故事。
有个兄台直播钓鱼,鱼儿们都很配合,隔一会就上来一条,很多钓友把他当作大佬,好奇问用的什么鱼饵,鱼竿。
他指了指橱窗,说都放到里面了,兄弟们喜欢的直接下单就好。
屏幕之外的观众,却不知道,这个所谓的钓鱼大佬,是刻意营造的假象。
直播前,是这位兄台在市场上买的育苗,然后每天都往里面丢一种鱼饵,直到这些鱼一看到鱼饵就沸腾。
靠这招,他一天能赚上千带货佣金。
真正赚钱的从来不是表面动作,而是背后的商业闭环。
赚大钱的人都在做”反人性操作”
普通人赚钱,最容易踩的三个坑:
1.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
宁愿下班去送外卖,加班到12小点,却说没时间学习。
2.把平台当本事
明明在大厂当螺丝钉,却以为自己天赋异禀,值得年薪百万。
3.迷信”天道酬勤”
在已经衰退的夕阳行业里死磕,却不肯尝试下其他赛道。
记住这个公式:财富=信息差×执行力×资源杠杆。
与其纠结”现在入场晚不晚”,不如早点开始搭建新的游戏规则。
再分享三条普通人的破局指南给你:
1)认知突围:
保持关注行业报告的习惯,每周吃掉一个行业报告。
下载199IT、发现报告等APP。重点看三组数据:用户增速/客单价/复购率。
2)行动突围:
50%模仿+30%改良+20%创新
找到三个对标账号,像素级复制其运营动作。
3)资源突围:
找到比你强10倍的人付费。
花3000块拜师,比读30本书更有用。
牛人的一句话,或许能让你少走10年弯路。
凌晨四点的城市,有人在为生存拼命,有人在为破局布局。
当你读完这篇文章,是选择继续刷躺平,还是研究搞钱攻略?
这个瞬间的抉择,就是未来财富的分水岭。
暂无评论内容